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,是共识,更是行动。
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,高质量发展呼唤新的生产力理论。
2023年7月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,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,作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部署,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。
新时代以来,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、支撑力,当前呈现出加快发展态势。
观察中国经济,新质生产力是一个重要视角。从中,我们可以读出信心和底气,读懂优势和未来。
(一)
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新产业已成气候。
“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齐头并进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”。
看传统产业,老树发新芽。
福建晋江,纺织鞋服重镇。大数据智造平台为智慧工厂实时“投喂”生产数据,从原材料研发、智能制造到立体供应链,产业规模已逾4000亿元。
推动钢铁、有色、机械、轻工等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,传统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迈进。
看新兴产业,开辟新赛道。
四川彭州,“天空之眼”基地。上万架无人机接受性能测试,涵盖研发、设计、制造、测试、维修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已经形成。
打造人工智能、生物技术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等领域先进产业集群,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。
看未来产业,勇闯“无人区”。
江苏南京,紫金山实验室。初步建成6G端到端实验平台,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成果频出,更好赋能千行百业。
围绕类脑智能、量子信息、基因技术、氢能与储能等领域前瞻布局,未来产业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。
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,再到未来产业,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表现形式就是催生新产业,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成为显著特征。
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,正在夯实。前三季度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.3%,10月集成电路、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.8%、33.4%。
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正在凸显。截至今年10月底,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66万件,其中专利权人为企业的占全部有效发明专利量的73.3%;2023年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首次超过50%。
融合的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,正在加速。335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、91个国家级科创平台、6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……
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,促进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有机协同,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培育壮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