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搜索:

中新网北京9月11日电 (记者 孙自法)中国科协9月11日在北京举



 
  亚星游戏官网 “《国殇》中,楚国将士去打仗,为什么要操吴戈、挟秦弓?”“这恰恰体现了屈原的写作特点,是浪漫主义而非写实。”在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的语文课堂上,教学由学生们一个个“有想法”的问题推动着。起初,这些孩子不敢提问,得到马玉梅的耐心解答后,语文课堂渐渐成了学生们的主场。  1996年,马玉梅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后,来到顺义区第一中学担任高中语文教师,后来成为民进会员、民进顺义区支部主委、民进北京市委会委员。她近日接受《中国新闻》报采访,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理念:“先‘改变人’,才能学语文。”

  “‘改变人’,最重要的是改变人的思维方式。”最初教学时,马玉梅发现,许多学生尚停留在“被动学习”阶段,她决定转换教师角色,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,“知识就像水,要先教会学生‘打井’,让他有自己取水的能力,而非直接将自己的水倒给他”。

  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堂趣味横生。在学李白的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时,读到“我欲因之梦吴越,一夜飞度镜湖月”,有学生问,“老师,您不是说诗歌最忌讳音词重复吗?为什么李白会犯这种低级错误,他为什么不能写杜甫那样的格律诗,是写不过杜甫吗?”

  面对这种旁人觉得好笑的问题,马玉梅却觉得“挖到了金子”,“我会先从文学常识出发告诉学生,李白和杜甫擅长的诗歌体例不同,像他这种自由奔放的情感,更适合用自由的古体诗表达。而且诗人选择哪种诗歌题材作诗,不是别人规定的,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。”

  句句有回应的课堂,极大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热情。他们在课堂上的提问也越来越有深度:“人老实、手艺一般的金大力为什么能当上瓦匠头呢?”“马蒂尔德的热望,是虚荣还是人对理想生活的合理追求?”“陶渊明辞官归隐是逃避还是坚守?”

  为了教好语文,马玉梅还将功夫下在了课堂外。在她看来,“生活就是语文,生活的外延有多大,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。”

  二十年前,马玉梅曾在顺义区的“薄弱校”仁和中学支教。她回忆,“刚进校时,操场满是荒草,桌椅都不齐全。我和老师们几乎从废墟上起步,激发孩子们活泼的天性,举办朗诵会、话剧社、每日一诗、周末讲坛、印刷学生自己的文集、诗集……语文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学习生活。”

  回忆起这段经历,马玉梅仍觉“幸福满满”,“当时没地方打印,学生们就在纸上写诗,画好花边,贴满楼道,像联合国彩旗一样。那时,语文就是生活,我和学生们自由地驰骋在文字的汪洋里,各类文学珍馐任君采撷。”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